一“芯”钻研!广大芯团队捧回“挑战杯”国赛一等奖!
平均年龄22.1岁
获专利10余项 毕业生深造率100%
他们默默奋斗、同心协力
将技术成果从广大集成电路实验室带到全国师生面前
他们是广大首款自主研发芯片的学生团队
——广大芯团队
2022年3月,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终审落下帷幕。广州大学再次捧得优胜杯,由物联网工程专业吴添贤同学负责,林培东、植浩昌、陈涌楠、陈俊凯、詹逸、李旭等人共同完成的“面向物联网感知层的低功耗电源管理芯片研发”项目喜获国赛一等奖。其中,负责人吴添贤成功保送中山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17级植浩昌、陈涌楠保送东南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18级李旭和陈俊凯考取中山大学研究生,詹逸考取暨南大学研究生;林培东为在校19级全日制本科生,多次斩获校级综合奖学金。
"挑战杯"国赛现场 团队成员与校党委副书记聂贵新(中)
七人团队 三年久久为功
他们是第十七届“挑战杯”国赛的一等奖获得者
也是广大首款自主研发芯片的设计者
吸引更多人关注芯片研发、使广大芯走向全国
努力解决国家科技卡脖子问题
更是他们不变的愿景
憧憬始发,志向宏大
2018年9月的电子通信工程学院的开学第一课,吴添贤第一次听说物联网集成电路与系统实验室,这是广州大学研究全集成模拟电路芯片的实验室。讲台上的曾衍瀚老师神采飞扬,一节课的时间,吴添贤便心生向往,“太酷、太厉害了!”之前只在电视上见过的高精尖芯片,在学校的实验室就能研发。出于对芯片的好奇和创造力的驱动,他的名字很快出现在了实验室招新名单上。
林培东比吴添贤晚一年入学,他在本科第二学期也加入了理实415,这里是实验室的秘密基地,几乎所有芯片研发都在这里进行着。吴添贤在他这一届名声很响,“踏实又细心,逻辑力和创新力总被老师表扬,而且是芯片实验室的。”擅长算法的林培东在实验室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与设计电路的吴添贤技术互补,两个人经常对各自领域交流见解。相处时间多了,吴添贤对小师弟有了更深的印象,“有主见又踏实,做事让人很放心”。
2019年底,一篇“挑战杯”系列竞赛的推送进入吴添贤的视野,他记得标题是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翻来覆去地将介绍仔细读了好几遍后,这个号称全国排名第二的超级大型比赛激起了他的斗志。没有花多长时间,吴添贤很快就向曾衍瀚和王志杰两位老师发出了指导邀请,并和实验室的伙伴确定了研究方案,提交了七人组的报名表。“我们几乎天天在实验室,特别了解对方的能力、性格,而且都想做好这件事,所以这一切都很顺其自然。”
研究主题不出意外地呼应了实验室的名字,是他们一直为之奋斗的芯片研发。坚定做芯片的理由很充分,就是打出广大的集成电路知名度。通过参与学术竞赛,将影响力扩大到全省、大湾区乃至全国,并鼓励更多人才关注并参与到广大集成电路设计中。“我们渴望打破国外企业对芯片研发技术长期垄断,这让我们的研究更具使命感和责任感。”让芯片研发不再是国家发展的卡脖子问题,让更多学生选择研究集成电路,是七人组的初心和使命。
▲实验室的研讨日常(从左到右依次为张妤婷、林培东、俞晓飞)
和衷共济,艰苦冲刺
2021年3月,校赛评审进入最后的展示环节,低功耗芯片被摆放在全校作品中间,这是对研发成果的第一次检验。吴添贤心里没底,但实验室所有同学的到场助威让他不那么难熬。
守在手机前等待校赛结果时,吴添贤像做了场梦。梦里七人组抱在一起激动欢呼,庆祝芯片冲出了校赛,一路向上到了国赛的最高舞台。梦境成真了。那是吴添贤大学本科生涯最重要的时刻之一,他甩开了不自信、焦虑的自己,“那种喜悦感给了我一记强心剂”。
林培东是七人组里年龄最小的,却是算法组的灵魂人物。平时有很多奇思妙想,在算法方面非常有想法、敢实施。在成果即将发表的冲刺阶段,他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和三位负责算法的伙伴几乎住在了实验室。
林培东(左)与实验室成员俞晓飞讨论算法技术
林培东(右)与实验室成员俞晓飞讨论算法技术
但就在定稿的前一晚,林培东做最后检查时发现了新的问题,于是他们又熬到了凌晨四点。走出实验室时深冬的寒风和突来的饥饿感才让他们记起了时间。“只要能把成果发出去就值得,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难忘。”
设计芯片每天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bug,吴添贤和电路设计的bug周旋到了成果上交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时间紧任务重,他们选择在实验室闭关,甚至没时间洗澡,“非常疯狂的状态”,但在解决bug当晚,他们兴高采烈地点了一个大蛋糕,上面写着:祝流片成功。
回想起备赛过程的点滴,吴添贤印象最深刻的就是2021年12月流片成功的这个夜晚。当看到研发成果凝聚成指甲十分之一大小的芯片,他们在惊喜之余感到不可思议,“研发芯片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切努力都在此刻有了最好回报”。在那个寒冷的冬天,一股暖流让坚持和耐心有了温度和意义,七人组的友谊也进一步升华。
2021年5月,低功耗芯片项目位列省赛网评第一名,通过直推入选国赛阵容。围绕着低功耗、低成本、低电压以及高效率等创新点,他们设计的芯片收获了评委的好评和高分。离成功仅一步之遥的喜悦使团队成员对当时的项目非常自信,“甚至有一点骄傲了!” 一旁的曾衍瀚和王志杰看在眼里,在指导技术创新难关之外,还不断提醒七人组要戒骄戒躁。成员们也对老师满怀感激,直言道,两位老师自始至终地信任、认可和理解他们,教他们在顺境时踏实低调地做事,在逆境时保持静气,勇敢坚韧,并感谢曾老师和王老师的一路相伴。
天道酬勤,初心不改
在国赛答辩的前一晚,七人组聚在一起开了最后一次周会,定下了“保住一等奖,冲击特等奖”的目标,“直到最后,我们都坚信广大芯项目是广大最好的项目”。漫长曲折的备赛期,历经无数次演练、打磨、修改,努力和坚持就是底气和自信。
(林培东、吴添贤挑战杯国赛决赛答辩现场)
(“挑战杯”国赛合照,从左到右依次为林培东、王志杰老师、曾衍瀚老师、吴添贤)
激烈紧张的国赛落下帷幕,他们回归了日常生活。吴添贤依旧每天早上八点到实验室,一直工作到下午六点,之后会和林培东以及实验室同学约一场篮球赛,短暂修整后又回去工作到夜里十点。回宿舍的那段狭窄的小路,吴添贤习惯在这里总结一天的工作,或是和同伴讨论一天的收获。
“挑战杯”是一个起点,对七人组来说,未来的征程更加辽阔。“我很幸运,遇到了一群鞭策我不断前进的人。” 吴添贤和林培东对组内的其他五位伙伴赞不绝口:直爽认真又贴心的植浩昌、沉稳有见地的陈涌楠、憨厚温柔的陈俊凯、低调踏实的李旭、温暖又有创意的詹逸。他们还一起参加了由福州大学主办的顶级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了好成绩,“并肩作战很长时间,我们信赖对方、了解彼此,所以我们是一个很有爱的团体。”
(吴添贤(右)与好友麦伟健(左)、陈耀鹏(中)相约打篮球)
在热爱的领域中学有所长
自律踏实地向未来前进
在困难面前临危不乱
放手一搏 拼尽全力
“挑战杯”于他们
不仅仅是一个起点
是一项可圈可点的荣誉
更是一扇窗
窥见未来精彩的模样
推荐阅读
广州大学新媒体中心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文案编辑 | 李雨石 王伊倩 林若桐 黄欣 陈思樾
微信编辑 | 蔡明栩
图文校对 | 叶婉娴
责任编辑 | 张芳 张晓琳 李志川 叶婉娴
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GZHU1927@163.com